首页 > 税收之窗

印度考虑对中国征“保障税”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中印合作空间仍然巨大


  本报记者 刘诗萌报道


  印度工业政策与促进总局(DIPP)于日前表示,其考虑实行“某种保障税”以弥补与中国进口的巨额贸易逆差,并指出印度这么做是因为不能在长期内维持这种贸易赤字。


  DIPP局长Amitabh Kant表示:“从长远来看,这种(印度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逆差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中国企业必须要了解在未来几年内印度将不得不采取一些保障措施。”据悉,印度对中国的出口仅为150亿美元,但从中国的进口却达到510亿美元,印度对中国贸易赤字约为360亿美元。


  “印度的这种做法确实是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的目的,印度一直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它总是可以找到理由向中国实行这种保障税。由于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太大,这使得印度开始察觉到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某些商品和设备方面,中国占据的市场份额确实过大,无论是从安全的角度还是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说,印度对中国采取一些措施都是无可厚非,毕竟中国以前也有过这方面的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小雪博士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


  原因


  早在前几年,印度反倾销局就对中国、马来西亚和美国出口的光伏产品进行过反倾销调查,印度太阳能制造商甚至呼吁征收高达200%的反倾销税。印度太阳能制造商认为,国际光伏组件供销商得到不公平的政府鼓励政策。如补贴、奖励、低息贷款、免费土地等,导致其产品价格低于印本国的生产成本,其产品在印度构成倾销,对印光伏产业造成损害。因此,呼吁对国际光伏组件倾销商进行处罚,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对于这个问题,刘小雪认为,对于光伏产业来说,中国企业自身也需要反思。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很低,而且基本忽略环境成本。其实,回过头开看,无论是印度的反倾销还是欧美对我们的抵制,于中国来说未必是坏事。虽然这会给中国的光伏产业带来冲击,会影响很大一部分人的就业,但是中国如此多的产能过剩,只仅仅依靠出口,占领国际市场的70%以上,这本身就是很危险的。在这种情况下,也逼迫着光伏企业自身要提高在技术层面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积极与印度进行谈判,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


  刘小雪表示,中国不仅是对印度,包括对南亚的很多国家贸易顺差都很大,这些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逆差额在当地对外贸易经常账户的赤字比重中差不多能达到1/4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印度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局面也是在提醒中国要开始思考一些问题,比如如何保障贸易能够平衡发展。印度的保护性税收一定是针对某一行业或某一种产品,它不可能针对所有领域。那么中国就需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比如我们可以利用WTO[微博]来争取权利。从整个贸易格局来看,这种不平衡的态势肯定不能长久持续。


  前景广阔


  那么,印度未来对中国企业实行的这些保障税会不会影响中印两国的经贸合作呢?刘小雪认为,中印两国的贸易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而且是在长期的赤字当中前进,同时印度的对外贸易总额也在不断扩大,进出口数额都有大幅增长,虽然印度长期处于贸易赤字状态,但这应该不会影响双方的贸易发展进程,中印两国可以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而且中国近期出访印度都会带领大型的贸易团前去考察印度的贸易、投资机会,可见中国也是在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目前,印度已经成为备受瞩目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亚洲第三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和农业出口国。印度不仅是联合国[微博]、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组织的成员,还在国际和地区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有“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不仅是印度科技信息中心,而且是亚洲软件服务业的重镇。数据显示,2010年全世界有40多家著名企业在这里设立研发中心,相关企业超过2000家,IT业成绩显著。2012年,印度软件及服务业总产值已达约1000亿美元,直接雇用约250万人,成为印度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经济部门。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印度已成为世界第六大农业净出口国,出口值是欧盟净出口的两倍;在制药业领域印度也成绩斐然,2013年印度药品出口总额超过130亿美元,成功打入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此外,印度的宝莱坞电影和瑜伽也同样风靡世界。印度宝莱坞电影产业历史悠久,年产量超过1000部电影,位居世界第一;而印度的瑜伽也在近几十年来成为了东方文化的新代表。基于这些优质的投资产业,相信中印企业间合作之路会变得越来越广阔。


  不过,我们也需要承认,中印之间的经贸合作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在未来具体应该如何落实是双方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一方面增加对印度的投资,不仅仅把印度看做一个市场,而是要把它作为未来产业转移的投资目的地。目前全世界都认为印度是未来可以替代中国的一个高增长点,那么中国就应该抓住机遇,不仅仅是出口商品,更重要的是要把投资和产业转移过来。另外,还是要多方面寻找中印两国的投资机会,两国之间要加强人员的流动,政府要更多地调派人员到印度进行实地的考察,发掘贸易潜力,不要一味地考虑向印度进口,也要争取发现从印度引进产品的可能。印度方面也要多开展相关的产品推介活动,寻找同中国市场的对接点。比如针对中国对绿色产品的热爱,印度的化妆品、干果、茶叶以及一些个性产品,都可以试着向中国市场推进。即使在短时间内无法缓解这种贸易上的赤字,但这至少也是一种姿态,我认为是非常值得尝试的。”刘小雪对记者说道。


  应扩大投资


  DIPP局长Amitabh Kant也进一步表示,中国企业应该加大在印度的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印度欢迎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建厂,生产目前正在向印度出口的商品。Kant称,中国正面临出口难题,因其对美国的太阳能设备出口已面临反倾销税。他建议中国企业在印度国内寻找合作伙伴,并出口到如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


  Kant表示,2000年4月到2014年7月,中国在印度的投资只有4.11亿美元,仅占到所有国家对印度直接投资的0.18%。中国在外国直接投资印度股权方面排名仅第28位。在过去3年印度的平均外商直接投资约十亿美元和39个国家,目前印度专注于制造业的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在印度投入巨资。


  刘小雪也指出,中国企业到印度去投资建厂是非常可行的,印度作为一个全球的经济高增长国家,一定会有很多投资的机会,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起步,发展速度正在加快。众所周知,城市化就意味着生活方式的转变,人民从原来农村的自给自足开始逐渐接受城市里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因此就会需要大量的生活物资,而中国工业制造品以及日常用品都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市场机会非常多。但是仅仅在印度卖商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在那里设厂,这样就可以把国内一些过剩的产业转移过来,把南亚作为中国产业的承接地,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发展模式。这样做不仅延长了我们的产业周期,还促进了我们的产业升级,相信这也是未来两国经贸发展的一种趋势。



  当然,印度的投资环境还不够成熟,中国赴印投资也许会面临许多挑战。“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适应当地的环境,毕竟在印度投资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法律以及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来进行应对。投资之初我们可以采取合资的形式,等逐渐了解市场以后再慢慢自己建立工厂。中国企业在当地可以先联系一个合作伙伴,比如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等帮助我们尽快了解市场,尽量避免市场风险,当然这一切都需要一个逐渐摸索和适应的过程。”刘小雪对记者解释说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印度教徒报》和《觉醒日报》同时发表题为《携手共创繁荣振兴的亚洲世纪》的署名文章中表示,中印两国作为各具优势的新兴市场国家,应取长补短,携手发展。例如,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领域经验丰富,而印度的信息、制药等行业发达,希望“世界工厂”和“世界办公室”能够强强联合,形成最具竞争力的生产基地和最具吸引力的消费市场。


  刘小雪也表示,目前在基础设施领域印度是最欢迎投资的,而且政策也比较开放,中国在这方面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过去30年里,中国的很多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经验十分丰富,这些企业如果到了印度可以先从工程承包、设备租赁开始,在这些领域中国的竞争力是非常明显的。今后,我们也可以在制造业领域增加合作,建立一些工业基地、工业加工区等,这些都是中国十分擅长的。


阅读次数:398

税收法规

更多 >>

税务实务

更多 >>

财税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