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2014年7月1日,FATCA在美国国会通过4年后正式生效。根据美国国内税务局官方网站对该法案的阐述:美国公民或绿卡持有者,凡3年累计经常往来美国超过183天以上,只要个人在外国金融机构的账户超过5万美元或企业账户超过25万美元、保单现金价值超过14万美元,就符合此次查核的门槛,要向美国国内税务局进行汇报。法案实施后,绿卡持有者过去的收入隐瞒将面临缴纳最高税率可达39.6%的普通收入税与高达20%的长期资本利得税。
讨税任重道远
美国《经济学家》杂志认为,美国深陷2010年经济衰退的泥潭中难以自拔是该法案出台的重要原因。因为通过控制离岸公司的偷税、漏税行为可以追讨回一部分本该上缴的税金。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债务负担沉重,身背逾17万亿美元国债的国会通过了此项法案,想方设法从税收入手。
本来美国就是一个处处收税的国家,之前很多富人为了规避税收想尽一切办法将财产资金转移到海外账户,对于美国国内税务局而言导致了一笔不小的“损失”。在之前美国经济情况良好的情况下,税务局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今在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压下,不得不采取措施增加收入。
英国国家广播公司报道指出,美国公民海外账户每年税收流失额高达1000亿美元之多。所以美国政府大力推行该法案的实施目的是打击美国公民的海外避税行为,防止偷漏税行为的发生,以缓解近年来美国政府财政拮据的局面。
根据美国国会预计,如果完全按照法案细则来打击美国公民海外避税行为,将会在8-10年内为美国政府带来8亿-100亿美元的收益。
银行业怨声载道
几家欢喜几家愁,法新社消息说,近几年来,美国财政部一直在向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遵从银行保密制度且长期以来拒绝任何改变的几大银行施压,威胁他们如果不签署法案会采取惩罚性措施。
根据FATCA,如果外国金融机构和其他外国企业未能按该法要求披露有关信息,则美国政府有权对这些机构或企业根据可扣缴纳税项目的30%进行处罚性预扣税。该税率足以有效影响所有美国海外投资者或与美国国内收入署签署协议的机构及时披露相关信息。仅瑞银一家就披露超过2.2万名美国人的避税信息,并接受美国政府的罚款。
在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税务教研组组长汪蔚青看来,为了满足美国当局的查税需求而向外国金融机构施加更多监管、增加财务和经营上的负担,FATCA类似单边协议毋庸置疑是“霸王条款”,美国政府是基于其独一无二的国际地位采取的措施。
“对我们而言,这无异于核武器。”法新社的报道认为,虽然包括瑞士瑞信银行、瑞士联合银行等在内的7.7万家金融机构在6月初已经和美国国内税务局签订了协议,但不出人意料,法案已受到了来自银行业的深深不满乃至敌意。根据预计,瑞士的银行为配合该法案中的条款将至少花费3.4亿美元来调整现有的工作系统。法新社援引一位业内人士的说法,该法案的实施成本可能要高于其收益。
美国金融网站Value Walk刊文指出,瑞士银行业对这项法案的抵触情绪异常强烈还因为相比于其他国家,瑞士经济是以金融和银行保密为基础的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跨国金融交易份额和更多的美国客户。通常,工作人员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逐个核对客户资料并进行核查,而这个过程又格外复杂同时还涉及到客户资源的稳定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案的实施意味着瑞士引以为傲的银行保密制度的终结。
“FATCA确实最大程度挑战了瑞士银行业的经营理念。”汪蔚青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但是,美国掌握着全球金融资源和定价权,无论是瑞士银行业、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谁手中没有一两个美元资产或在美国开展业务?如果不加入FATCA,美国政府将开启"惩罚"机制,不仅给机构开"罚单",还将祸及机构的客户。这样的"威胁"不能小觑。”
避税各显神通
面对这样一个“不放过一个美国公民和持绿卡者”的法案,除了金融机构“深受其害”,金融机构的客户们同样意见颇多。
根据《经济学家》预测,FATCA对一些持有瑞士银行账户的美国公民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从去年年底开始,一些美国公民的账户包括共同基金账户、养老保险基金账户就被迫关闭,理由是这些服务不再针对美国公民开放,因为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还有一些企业因为要支付额外的税费而不再雇佣美国籍员工。
因此,在英国国家广播公司看来,很多定居他国但拥有双重身份的美国公民在得知法案势在必行的时候纷纷表示放弃美国身份。《经济学家》的数据显示,自从法案宣布实施以来,放弃美国国籍的人与往年相比增加了4倍。
除了这些身处异国他乡的工薪阶层受到了影响,在海外有着惊人财富的美国富豪更是忙得焦头烂额。在不放弃美国国籍的前提下,很多精明的避税者开始各显神通,想尽办法绕开美国国内税务局的查核,比如,将其海外资产与个人身份做切割,进行避税。
《经济学家》杂志进一步分析说,还有不少富豪开始通过艺术品、固定资产等非金融产品进行“洗钱”或者借用空壳公司和信托基金转移财产。
对此,《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在报道中提出,鉴于该法案涉及范围广、条款规定复杂、政府出台细则的进展缓慢,4年的准备时间其实还不能令涉及到的企业和个人完全理解这个法案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德勤对113名企业财务总监的调查问卷显示,被调查的92%的企业都没有现成的针对该法案缴扣税款的必要准备。
中国移民大幅减少
其实,早在2010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已经签署了FATCA。今年6月初,美国财政部发表声明称,大约7.7万家在美国注册的美国及国外银行和金融机构将适用于这部新的纳税法案,还有大概70个国家已经和美国财政部签署了实施FATCA的相关协议。
路透社的消息称,在法案生效前几天,官方数据显示,已经有超过80个国家与美国签订了协议。FATCA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它影响的不仅仅是美国人,还有大批中国移民。
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美国财政部已经证实,与中国政府草签了一份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将向美国政府提供美国公民金融账户信息,而美国则会将中国公民美国账户信息提供给中国政府。
“对于美国这种半强迫式的合作,中国政府"不能反抗只能享受"。”汪蔚青认为,“与其纠结做与不做,不如想想如何利用这次合作。目前,中美两国只是签署了一份草案,双方正在就金融机构的信息交换进行深入谈判。一旦获得美国提供的金融信息,可以推进中央"反腐败"的进程,当然,如何运用好这些信息是一门大学问。”
其实,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海外“讨税”的工作,但是成效甚微。在汪蔚青看来:“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既没有完善的税收立法,也没有较好的税收管理手段。当务之急,中国政府要建立起一个符合国际管理的税收立法体系。”
另一方面,当前,中国已经成为继加拿大之后美国的第二大移民国。自美国政府出“重拳”彻查公民海外资产以来,不少中国移民为了保住资产,选择了放弃美国国籍或者绿卡。
美国《每日新闻》网站认为,美国政府要求外国银行提供美国公民账户信息,将会让那些打算在海外开立投资或储蓄账户的美国公民遭遇更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华裔美国人最终选择放弃美国公民身份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